查看原文
其他

阿里“破冰”仪式惹争议 丨 职场新人如何应对性骚扰?

抹茶 一起求职 2022-08-20


近日,阿里的“破冰”仪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。



起因是一位网友在豆瓣放出了和朋友的聊天截图,然后在知乎、微博等平台发酵,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。




很多网友评论:这不就类似于那种恶俗的闹洞房游戏吗?简直是性骚扰啊!


对此,阿里公司也做出了回应。



阿里CEO助理在微博上的回应


尽管如此,还是有很多未入职的同学们表示担忧:公司新员工的“破冰”活动真的如此不堪吗?其他公司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呢?



 什么是“破冰”活动? 


为什么公司的“破冰活动”会充满“性暗示”,夹杂着“黄色笑话”,进行带有“性骚扰”性质的游戏呢?


一般来讲,企业的“破冰”活动是指新员工入职时,公司为了让新老员工、新员工之间彼此熟悉、增进了解和宣扬企业文化而举办的活动,“破冰”的形式往往是互动小游戏,如大家所熟悉的“真心话大冒险”。


“破冰”活动一方面反映了企业文化,在很多人看来,有一些企业的风格一贯如此(低俗、low)。另一方面,活动的尺度和团队管理层的把控有很大关系,同一家公司不同部门或团队的“破冰”活动也不尽相同。


有一种观点认为:此种“破冰”活动,表面上是为了让职场新人迅速融入团队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,实际上是在测试新员工的服从性,进而宣扬公司的文化。


还有人分析,这是通过迫使成员做不愿意的事情,来加强团队之间的联系,增强团队领导对下属的控制力。


但这无疑给了新员工很大的压力,多数职场新人在面对超出自己接受范围的互动时,不知道如何拒绝,只能选择忍耐和服从。


“破冰“活动是没有必要的吗?


职场新人一方面也想融入集体,在团队中找到归属感,另一方面,很多人(对,说的就是面对陌生人时的我们,大家都是很难放开的网瘾青年)处于陌生的环境,面对新的同事,多少还是有些会感到尴尬,强行让彼此熟起来,有的时候适得其反,只会让人更尴尬。


正确的新人破冰应该是怎样的?


破冰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增进彼此之间的认识,而是力求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以及隔阂或阻障。


不急于强行灌输企业文化。

了解和尊重被破冰人的想法,把握好活动的尺度。

如果活动过程中效果不佳,或有人提出异议,及时对活动的内容进行调整。

如果有类似“真心话大冒险"的游戏,提前设计问题,而不是将问题集中于与“性”相关的话题。


其实,专门举办一场活动来进行“破冰”,不是必须的。


对新人入职第一天的引导,团队呈现出来的整体氛围,老员工对新人的关照和指导等点滴细节,才能缓解新人紧张情绪,帮助他们迅速融入并展开工作。



 是否构成性骚扰? 


就网上传播的这部分“破冰”活动,是否构成”性骚扰“呢?

是。


如果比照法律上对性骚扰的描述,这妥妥的就是犯法啊。


咦?难道说黄色笑话也犯法?


跟很多人的认知不同,性骚扰的定义范围远比你想象中要广泛。


说得通俗一点,令受害者感到尴尬、敌意、羞辱或无礼的性暗示语言或行为,都可以被定义为性骚扰。


好,再通俗一点儿。


假设,朋友之间讨论跟“性”有关的话题,开开玩笑,且在座无人感觉不适、反感,算不上性骚扰。


假设,在讨论这类话题的时候,已经让人觉得不舒服与不被尊重,让人觉得羞耻,这,就称得上性骚扰了。


也别说什么“是你们女生太过敏感”这样的傻话。人人都有羞耻心理,尤其是关于“性”的话题和行为。前文讲到的“破冰”游戏,难道就没有男性觉得尴尬和不适吗?答案一定是有的。


要知道,法律保护的并不仅仅是女性。



 什么是职场性骚扰? 


性骚扰的概念源于美国,且第一个性骚扰判例的诞生和职场性骚扰有关。


判例的当事人叫做路易斯,是某个矿场的第一名女矿工,男同事觉得很好奇,就经常在她面前讲黄色笑话,还有领导试图在电梯里强行亲吻她。开始路易斯觉得很不舒服,可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。后来,这个矿厂进来了越来越多的女工人,在1984年的时候,女工人们向州政府提出了起诉。这场官司一共打了11年,一共14名女工都打赢了官司。


近年来,职场性骚扰案件成为社会话题,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。但还是有太多人连职场性骚扰的定义也不甚明确。


什么是职场性骚扰?


在职业场所发生的性骚扰,由于具有隐蔽性和地位的不对等性,因而这种行为具有下列特质时即构成性骚扰:


① 公开或隐约地表示个人对这种行动的顺从,是个人受到雇佣的条件;

② 个人对于这些行动的顺从或拒绝,作为决定是否雇佣的基础;

③ 这些行动深深影响个人的工作表现,或造成一个威胁、充满敌意或冒犯性的工作环境。


第三条往往是很多人不会注意的。


什么是威胁、充满敌意或冒犯的工作环境(Hostile environment)?


开荤腔、打趣别人,对整个办公室封闭空间的其他人,也构成性骚扰,性骚扰不仅限于那些被直接骚扰的人。


类似这样的情况,其实已经让身处这种情境下的人感到不适了,但是很多人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被侵犯了。



 令人绝望的现状 


而作为知名企业的职场新人,面对这样的“破冰”活动,似乎只有忍耐?


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况:

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名企的工作,开开心心去报到。刚入职就碰到这样的状况,心中即使有千万个不愿意,但一想到自己的拒绝和反抗可能会使自己失去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,再想想在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压力,觉得自己可以忍一忍。


如果是实习生呢?似乎是比职场新人更弱势的群体。


上文我们提到,《反性骚扰》法案就诞生于美国。在美国,性骚扰指控的性质是非常严重,尤其是职场性骚扰的指控,往往一告一个准。


而当美国总统特朗普被问到,如果他的女儿在职场上碰到了性骚扰,应该怎么办,他的回答是:“如果属实,我会认为她应该换个职业或换一家公司。”


是的,答案居然不是开除或者惩罚进行性骚扰的人。


而事实上,多数人在面对职场性骚扰的时候,都选择忍耐、回避,淡化问题的严重性,以及试图忘记、忽视和忍受这些行为。


性骚扰不断发生,并不是因为人们不知道这样做是错的甚至是违法的,而是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受到惩罚。



 可以说“不”吗? 


到底可以说“不”吗?

应该说“不“!


如果你上网搜索“如何应对职场性骚扰",80%的内容会告诉你:不要穿着太暴露、注意你的言行举止、避免与你的领导共处一室。


这样办法也许确实会降低你面临性骚扰的概率。但是,在为你们提供一些的解决问题的方向之前,想说明的是:不要因为受到性骚扰而责任方在自己。


一定明确:错不在你。


很多人在碰到性骚扰以后会自我反思:是不是我举止不端?是不是我的行为让别人产生了误会?


在被性骚扰之后,你可能还会面临一个对自己很不利的环境:公司内部不明真相人员的议论和排挤、因为自己的拒绝态度而遭到同事或者上司的冷暴力等等。


但是千万不要因此就随便质疑的自己的工作能力,或产生诸如“看来我不适合这个行业(职位) ”“是不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才会这样”的想法。


规避情境,强大自我,树立专业的职场形象。


体现你专注工作、能力出众的职场形象,避免给人以“老实、软弱、好欺负”的印象。


每个人性格不同,这不是说你需要成为“女汉子”或者“女魔头”,但是树立专业、能干的职场形象,会让“犯罪成本”大大提升,在对方考虑将你选择为“性骚扰”对象时,就要多掂量一下后果了。


规避情境也是降低风险的有效办法。

回避有危险性的、不合情理的邀约。

尽量避免与异性长时间单独处于私密空间。

聚餐和饭局中,视自己能力饮酒,保持清醒,让朋友去接你。


还有一个小诀窍:


如果你有男朋友的话,(没有也可以编造出来一个!)有意无意体现你不是单身状态,可以在关键时刻有合适的借口,比如:这个聚会我不能去,因为男朋友和我已经有约会了。


体现你不是独身独居,是有人保护的(不一定是男朋友,也可以是亲友的保护),并非无依无靠的状态,这能帮你挡住一些打着暧昧的幌子进行性骚扰的人。


保持冷静,当场拒绝。


有很多经历过职场性骚扰的女性表示,最后悔的是在最开始遭到性骚扰时没有明确表达出拒绝的态度。


关于如何拒绝,其实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。

如果你情商高、游刃有余,你可以笑着把对方的“咸猪手”打掉,警告对方。

如果你是一点就炸的暴脾气,那你可以表明态度、直接发火。

如果你生性平和,不妨给个臭脸,然后义正言辞地表达态度。

最重要的是,你要体现自己拒绝的态度,而不是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。一味的忍受只会换来得寸进尺。


勇于保护自身权益。


向公司反映。

如果不是被自己的直系上司骚扰,可以向上司说明情况,表示这种状况已经严重影响自己的工作。

如果是直系上司,可以越级汇报或者向公司人事部门反映。

公司可能会出面约谈对方,进行交涉,或者调动你的工作岗位。

即使你选择离职,也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。

如果公司采取“鸵鸟”态度,你可以进一步寻求法律援助。


舆论支持。

有人说,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怕表达自己的观点。

如果你觉得舆论是一个好的手段,且已经估量过可能造成的后果,或许也是一种途径。


最后,想特别想强调的一点是:一定要注意收集证据。这是摆事实讲道理的前提。


(1)寻找人证。找到能够证明骚扰发生的目击者,而且目击者最好愿意出庭作证,至少要能够提供书面的证言。

(2)保存物证。比如收到的骚扰短信、电子邮件、视频、微信、QQ聊天记录等。

(3)收集视听资料。录音、录像和照片等都可作为证据。若长期被性骚扰,可以随身携带录音机和摄像机、照相机进行取证。

即使是偷录偷拍的资料,只要不侵犯对方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,一般也会取得法院的认可。



我们回到最初的“破冰”活动,很多人觉得在这种活动中,如果你想要在这个公司待下去,只能忍受和服从。


也有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:你可以找借口离开(有急事、身体不适),也可以理性、冷静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。如果这是小团队的“破冰”活动,那可以找公司反映,看看能不能调到其他氛围不同的团队。


办法有很多种,如果只是选择忍受,那无疑是在给自己设限,堵上了解决问题的出口。


假设你所在的企业,对这种造成员工身心伤害且影响正常工作的行为,不闻不问、坐视不管,甚至以此为荣,而你又真的难以接受。


那么,在这样的企业中,你又能获得多少成长,感受到多少愉悦感和成就感呢?可能忍无可忍,到最后,可能还是选择离开吧。


说“不”可能很困难,但也没你想的那么难。




 不是拒绝太困难, 

 其实是第一次拒绝最难 。


/ END /


17Career

让大学生求职更容易

关注


▽ 点击 阅读原文,免费预约职业规划咨询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